【20張高鐵票的價值】
出版編輯告訴我,《精準寫作》印量破萬了,突破一個銷售門檻。
雖然跟很多暢銷書相比,這個數字很普通,但是對於「寫作書」這個市場來說,這個立基於台灣本土經驗的寫作書,能挑戰、突破西方翻譯的寫作書,甚至最近大量流行的中國寫作書(尤其教你怎麼變現的寫作書),應該算是一個里程碑吧。
很感謝讀者的支持。尤其這本書幾乎沒有演講宣傳(目前只有兩次,一次是去丹鳳高中,跟許多老師們的交流,一次是今天中午在企業內部的演講),老實說,關於寫作主題,很難演講,所以我都會帶實作,練習怎麼抓重點。
但《精準寫作》這本書的基礎,來自我累積了十三班寫作課的教學互動基礎,讓我知道學員的需求、問題,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具體提升思考與寫作能力。
這更有效幫助我構思《精準寫作》時,會浮起每個學員的臉孔,好像我在跟他們對話,寫作的方向跟內容,就更具體與聚焦。
有位來自台中石岡的雅菁,是最特別的學員。因為她連續十週、每週一搭客運轉高鐵來台北上課(唯一的下午班),上完再趕車回去,因為要算準客運接駁時間。
雅菁是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在石岡扎根重建的社區工作者。她說,一個人在社區工作,很難突破現狀,即使想突破,也不知道該如何做起?
於是,她選擇來台北取經。學費、交通的成本高(其實等於學費X2),時間成本也高,我也擔心,她學完之後,能否改變現狀呢?思考與表達更清晰,提升她的工作能力?
但她每週最準時上課,當然也最準時下課(因為高鐵與返回石岡的客運不會等她),她的作業也很認真繳交。
我在上課會刻意點名她,請她表達想法,然後丟問題讓她多想,到底要在家鄉做出什麼企劃與改變?
好幾次,雅菁被我問倒了,到底如何復興客家文化?有什麼具體題目與作法呢?
後來我們跟小組成員幫她聚焦,她的寫作題目是「找回石岡的客家清明祭祖的儀式文化」。
後來發展出很有趣的概念,「可可夜總會」與客家清明節的比較,雅菁的腦袋瓜瞬間就活了起來,把長期做的田野調查內容,可以整合收斂到她的題目裡。
我常想,雅菁用二十張高鐵票的代價來學寫作,到底得到什麼?從她的心得文字,我得到了答案。
=========
她寫了學習心得:
我的寫作課,學到的不僅僅是寫作的方法,更是學習找出論點、思考整體架構背後的意義,歸納出幾個重點:
1. 思考,分門別類。
2. 拆解,分析結構。
3. 摘要,精簡文字。
4. 重組,歸納重點。
學習金字塔的結構,是我開始改變的第一步。工作上遇到的社區計畫書提案的教學時,我把金字塔畫下來,論點、重點、情節…,把它套用在社區提案上,教導著社區幹部可以這樣想。
咦!原來,我早已偷偷地運用「洪門武功秘笈」了啊!原來,一點一滴功力早已在我腦海中內化了,我卻不自知。
=========
二十張高鐵票換來的,應該是無價的思考、勇於表達想法,帶領社區夥伴持續精進的方法與自信。
https://cmcc.com.tw/course-32-17?fbclid=IwAR3mq_QIpnqmnv7wKQOCYMxM117uDzXIfaKNyv_CcJDktim0svmKWod0Z-s